(中国教育报)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增强思政教育实效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7-01-10 点击数:

防灾科技学院是因地震而生的学校,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的理工科院校,肩负着为国家防灾减灾事业培养人才的特殊使命。因此,防灾科技学院在培养学生防灾减灾专业能力的同时,尤为重视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以打造具有中国气派、大学品位、防灾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切入点,着力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经过四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防灾科技学院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的特色校园文化,充分发挥了文化育人的作用。

以人本精神文化塑造学生心怀天下、仁爱担当的品格

防灾减灾是一项社会公益性很强的事业,作为培养防灾减灾人才的高校,防灾科技学院着力培养学生对人的重视与关爱,塑造以心怀天下、仁爱担当为主旋律的人本精神文化体系。防灾科技学院的校训“崇德博智、扶危定倾”蕴含着防灾学子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深刻内涵;校风“仁爱、严谨、俭朴、担当”宽广深厚,“仁爱”是防灾人心灵的瑰宝,“担当”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原创校歌“大爱无疆”的歌词“防灾减灾责任担当、造福人类大爱无疆”激励着学生心怀天下、胸怀大爱;校徽中凝聚着厚重的防灾减灾历史和防灾人不懈的追求。这些精神文化元素无一例外地包含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让每一个防灾师生都深深明白,不仅要学习“扶危定倾”的技能,更要有“扶危定倾”的博大胸怀。这些系统化的人本精神文化,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仁爱,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既彰显了理工科院校严谨求实的精神,又具有鲜明的人文特色,对塑造学生心怀天下、仁爱担当的品格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以特色环境文化培育学生防灾减灾、责任担当的素养

防灾科技学院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注重以特色环境文化教育、感召、激励和鼓舞学生。踏入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刻有“崇德博智,扶危定倾”校训和“仁爱、严谨、俭朴、担当”校风的景观石,激励和引导着师生提高防灾减灾、责任担当的素养;伫立的张衡地动仪复原模型,诠释了防灾减灾的历史与防灾人的执着;展示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的“铭省廊”令人驻足更引人深思;具有防震减灾文化内涵的园林“问地园”、汇聚采集自国内四大名火山的火山石标本的特色园林“思玄园”;具有应急避难场所功能的运动场和体育馆;灾害仿真模拟实验室、地震模拟振动台是学院师生和廊坊地区的学生、民众开展防灾减灾通识教育的基地;分布校园各处的具有标本和景观价值的各类岩石……这些精心设计的景点与建筑,积淀着防灾减灾事业的历史与传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文化内涵,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和超语言性,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生活与情感,有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内每一条道路、每一座楼宇的命名,背后都是一个个故事,那是学院成长的故事,是学院精神的故事,更是学院文化的传承。内涵丰富的特色校园环境,真正发挥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

以精品文化活动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奉献担当责任感

一是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学院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志愿者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爱心社、时光支教团等志愿服务团队,建立了10多个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志愿者们通过不同形式开展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还紧密结合学院办学特色开展防震减灾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定期到所在地中小学进行地震灾害应急疏散演练,到社区、公园、高校等公共场所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增强了广大师生、社区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学院还多次组织师生向地震灾区捐款、向贫困山区捐款捐物、为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支教服务,大力开展“送温暖”活动。

防灾科技学院成立的全国首支“大学生志愿者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救援队队员每年严格选拔,定期到国家地震应急救援训练基地训练,负责校内所有大型应急疏散演练活动的策划、讲解、培训、现场指导,并为廊坊地区众多中小学开展过地震救援知识培训及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现阶段,我国地震救援志愿者培训工作的路还很长,相信这支大学生志愿者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能为我国地震救援志愿者培训工作尽一份力,如星星之火,终可燎原。

防灾科技学院每年紧密结合行业特色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到地震灾区、行业一线开展活动,师生足迹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实践活动内容涵盖: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地震台站人员生活与心理状况调查、农村防震减灾意识和农村房屋抗震调查、灾后居民健康和灾区恢复重建调查、为灾区孩子进行心理救助、地震仪器维修、地质勘察、行业就业需求调研、关注留守儿童、组织农村中小学生夏令营等多项内容。汶川、玉树、芦山、鲁甸等地震灾区均留下了学院师生辛勤工作的身影,他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出色地完成了实践任务,为推进防震减灾文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丰富多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的历程中经受磨炼,在磨炼中形成高尚品德、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服务灾区人民、服务行业建设、亲历地震遗址和感受灾后重建伟大成果也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了学生奉献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二是关注特殊学生群体。为形成学校和家庭教育合力的渠道,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亚健康等特殊学生群体,每年暑期学院派出辅导员到学生家庭开展调研活动。辅导员们将学生在校情况、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等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使学生家长进一步了解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广大辅导员也更深入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通过辅导员家访,这些特殊群体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真诚关怀,进一步树立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三是树立身边典型人物。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更是一面旗帜。防灾科技学院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和传递正能量。如学习宣传校友西藏自治区地震部门那曲地震台台长胡应顺20年如一日默默坚守着世界海拔最高的地震监测台站的事迹,学习宣传被人骑车撞倒不仅不索赔反而为肇事者找工作的韩健老师的事迹,学习宣传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做志愿服务并创立志愿服务团队“爱心社”的“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范雷杰同学的事迹,号召广大青年学子学习他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坚忍不拔的人生态度和高尚品质,引导广大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近年来,学院通过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增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取得了一系列成绩:1.在中组部门开展的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中荣获二等奖、三等奖;2.四年荣获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称号;3.两年蝉联“中央国家机关十大优秀‘根在基层’调研实践活动”荣誉称号;4.全国五四红旗团委;5.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6.荣获全国高校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7.中央国家机关五四红旗团委;8.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9.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梦想达人秀”总决赛一等奖;10.中央国家机关党建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11.女职工协会—芝蘭女社荣获中央国家机关妇女工作创意奖;12.中国地震部门直属机关青年文明号;13.中国地震部门直属机关先进青年集体;14.党建与纪检工作被评为全国地震系统“防震减灾工作优秀奖”;15.河北省第二届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一等奖;16.河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17.河北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18.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夏青杯”朗诵大赛廊坊赛区优秀组织奖;19.河北省大学生运动集体奖项30多次和单项奖200多人次。(2016年12月26日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