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日报)扶危定倾——高校防灾减灾学科的担当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3-05-01 点击数: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01日 06 版)

防灾科技学院雅安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组卢滔和于晓辉进行道路变形测量。

卢滔在安装强震仪

一所默默无闻的大学,一所因地震而诞生的学校,在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的时代肩负何等责任?本报记者走访我国仅有的一所以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为学科特色的高校——防灾科技学院,触摸我国防灾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状况。

防灾科技学院:我国仅有的一所以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为学科特色的高校

出了北京城区,向东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在北京东燕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处河北省三河市),有一所校舍毫不起眼的学校——防灾科技学院。

除了地震系统,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学院的历史和意义。

“这是一所因地震而生的学校。”防灾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齐福荣说,“1966年邢台地震发生后,当时的国家教委开始筹划组建这个学校,培养防震减灾一线专业技术人员。”

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中国地震局唯一的普通高等院校,也是全国仅有的一所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大陆地震频发,灾害损失严重。为减轻地震灾害、培养防震减灾专门人才,国家于1975年组建了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学校于1983年迁至今址,三度更名,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防灾科技学院,开始举办本科教育,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

全校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地震监测预测)、土木工程(结构抗震)、勘查技术与工程(工程地震与地震安全性评价)、地质工程(活断层探测)、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与救援)等防灾减灾核心专业。这些专业每年毕业生供不应求,早早就被“抢”完了。除了地震系统,石油、国土资源这些部门也来抢。

现在全国3100多个地震台中,70%的技术人员是防灾科技学院的毕业生,70%的地震台台长也是。

从上世纪70年代的中专学校到今天的本科院校,三十多年办学历史的防灾科技学院经历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期。齐福荣说:“我们的远景目标是高水平防灾特色大学。”

防震减灾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核心基地

齐福荣向记者介绍学校的同时,该院院长薄景山正在四川雅安地震灾区紧张地工作。

2013年4月20日,雅安发生地震,防灾科技学院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组当天就赶到了灾区,一直在地震灾区进行烈度评定和震害调查工作。

灾情速报、灾害损失评估等都需要非常专业的专家去做。薄景山的名字后面有一串令人起敬的头衔: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委员、国家地震安全性评价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工程勘察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地震安全评定委员会委员……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时期也一样,薄景山和防灾科技学院的工作团队一直奋战在第一线,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应急救援……

很少人知道,全国闻名的“校安工程”就是源自防灾科技学院在“5·12”地震之后的提交的工作建议。防灾科技学院的教师科研队伍本身就是我国防震减灾高级人才核心群体之一。

扶危定倾,是防灾科技学院的校训,也是人才培养的宗旨。

地球物理学、土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公共事业管理……这些学科专业名称在其他高校并不鲜见。

“但是我们跟所有其他高校同名专业的特点都不同。”齐福荣说,“课程设置不一样。我们的特色都在专门名称后面的括号里,这些专业后面分别写着地震监测预测、结构抗震、工程地震与地震安全性评价、活断层探测、应急管理与救援。”

作为一所普通高校,专业名称必须依据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所以用这些通用的专业名称,但是防灾科技学院的培养内容则是完全对应国家防灾减灾工作重点方向:灾害监测预测、灾害防御、应急救援以及灾后损失评估,课程设置和课时都侧重这几个方面。

“比如公共事业管理,虽然名字一样,但是我们的内容是其他学校没有的。我们是系统的应急管理知识技能培养,比如编制应急预案、防火演练方案、避难场所规划设计、灾害现场救援快速处置等。”齐福荣介绍。

其他专业和学科也围绕主干学科,体现出“防灾”特色。会计学侧重损失评估,金融学侧重灾害保险与风险管理,通讯工程侧重防灾减灾通信保障,汉语言文学侧重灾害文学和灾害社会学,仪器专业侧重地震及救援相关设备研制……

作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第二批试点单位,防灾科技学院今年首次招收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国家急需,不可替代’的高端应用型人才。”齐福荣说。

进行专业的应急救援志愿者培训非常必要

国外其实很少有培养本科生的专门的防灾大学,防灾减灾相关科系散落在各个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和东京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震减灾相关专业都很强。

有专门的大学是我国防灾减灾教育、科研的优势。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马宗晋教授一直持系统减灾理念,防灾减灾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生态各个领域并影响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通力合作,要综合学科研究的力量,高校的优势正在于学科综合。

防灾科技学院有一个50人的“大学生志愿者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是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志愿者们在学院的实训基地——国家地震应急救援训练基地接受过实训,平时会在学校和周边中小学进行地震应急科普宣传等活动。

没想到,雅安地震发生后,这支救援队武装整齐、列队站到齐福荣面前“请战”,要求到灾区去。

齐福荣问:“你们到了灾区去能做些什么?”

队长说:“我们可以在外围做一些服务工作。”

齐福荣说:“端茶送水、抬东西么?防灾科技学院的人到灾区去以这些事情为任务么?灾区需要你们做这些事情么?你们的任务是学好专业,成为一线需要的技术人员。现在去不是添乱么?”

灾害现场应急救援工作需要非常专业,现场任何处置不当都会造成二次伤害,是光凭热情的救援志愿者难以完成的任务。实际上,非专业的志愿者有时候确实可能会好心帮倒忙。

许多国家比我们成熟的做法是培训志愿者,新加坡的民防学院就不是学历教育,而是培训志愿者。丹麦虽然只有500万人口,但是全国有6个地震救援志愿者培训基地。美国也有相关的志愿者协会。经过培训的志愿者都具有专业水平,在需要的时候持证上岗,听从调遣。

齐福荣说:“培训志愿者方面,我国做的还很不到位。国家地震应急救援训练基地会培训一些,但是只是北京地区极少量志愿者。”

防灾科技学院每年都会尽力开展社会培训,现在主要是针对地方地震部门工作人员,但是限于校舍的客观条件,所能做的也非常有限。

“我们学校去年专门为雅安地区集中培训过地震部门工作人员,希望在这次救灾中起到作用。”齐福荣说。(本报记者 李玉兰 朱振国)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01日 06 版)